今天,据印媒等消息,印度财政部发布声明称,印度税务情报局已向小米科技印度公司发出通知,向该公司追缴逃税65.3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58亿元)。
不过,稍后,小米回应此事称,小米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
分歧难题是根源,树大招风?
编者了解到,此次印度有关部门要求小米补缴的是2017年4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之间与特许权使用费相关的进口环节税金,与小米近期业务无关,且该官方声明并非最终结果。
此外,据网上披露的“调查”发现,小米印度向美国高通、北京小米公司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通过不将“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计入交易价值,使小米印度作为受益人逃避了进口手机及其零部件的关税。
实际上,此次的税务问题,根源是各方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认定存在分歧。对包括专利许可费在内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该计入进口商品的价格,这在各国都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性难题。
因此,小米对于这个问题,应会继续和印度有关部门进行沟通,相信日后会有一个最终结果出现。
然而,这也并非小米首次遭遇外国的“年初之劫”。去年刚开年,美国政府也曾将9家中国企业列入所谓“与中国军方相关”的黑名单中,其中包括小米。受此影响,当时港股开盘后,小米集团股票一度大跌。
不过,去年5月,小米集团与美国国防部达成和解协议,前者将被移出特朗普时期的所谓“涉军黑名单”。
对于小米来说,如果去年的“涉军”事件更多是指向二级市场维度,那么这次“涉税”,或许就意味着要失去真金白银了。
毕竟,这一追缴税款总额或已经达到了小米净利润的4%以上。除了可能性的财务影响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小米印度战略的掣肘,当然,这也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众所周知,近年来,印度是中国乃至全球半导体行业企业“出海”的前哨站,尤其是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已经将印度视为必争之地。但中企高调抢占当地市场,树大招风,是否也容易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印式“薅羊毛”?打好投资预防针
实际上,早在上月底,编者也有留意到,印度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印度税务部门正以“涉嫌逃税”为由,对一些在印中国移动设备厂商进行大规模突击搜查,涉及OPPO、小米和OnePlus等企业。
另外,富士康印度子公司Bharat FIH和迪克森技术公司也在搜查范围内。Bharat FIH和迪克森均是小米的合约制造商。
编者认为,这也不难理解,中企尤其是手机厂商近年在印度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最新数据显示,印度智能手机市场被小米、vivo、realme、OPPO等中国品牌占据超过7成的市场份额,因此,印度方面当然要加大所谓的舆论压力与“市场监管”,以防止更大的利益倾斜,就是俗话说的“薅羊毛”、“眼红”?
毕竟,考虑到印度复杂的税收和法律体系,不同地方、不同部门对于税收的解释常常不同,他们之间也没有协调一致。在这种背景下,税务部门查出一些所谓的“问题”并不难。关键的是,早查不查,偏偏要等到上述手机厂商市场规模到达一定程度了,才开始马后炮,难免会有趁火打劫之嫌疑。
实际上,小米、oppo的印度分支机构曾发表声明称将配合印方调查,同时强调自己“非常重视遵守印度法律”。 而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遭受一定打击,不排除印度计划扶持其本土品牌的可能。
编者也认为,这样看来,小米这次更像是“无辜躺枪”,而小米的例子也绝非个例,只是运气有点不太好罢了?毕竟,这不是印度政府首次在税务问题上针对中国公司。过去三个月间,印税务部门以“涉嫌逃税”为由,相继搜查了与中企有关的电信、重型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的多家公司。
不过,总的来说,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插曲也许也是一件好事,对国内的半导体相关行业也是一面镜子,现阶段想要去印度投资发展的企业,在去之前真的要做好万全之策及某些心理准备,一些头部厂商也已作出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