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低噪声施工设备 噪声污染 工程机械 技术创新 电动化设备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名录(2024年版)》,包括8种类型63个型号的低噪声挖掘机、压路机、混凝土泵车等施工设备及生产企业入选。2023年5月,四部门曾联合发布《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名录(第一批)》。记者获悉,本次2024年版名录在第一批名录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完善,入选的低噪声施工设备种类由6类扩大到8类,型号数量由46个扩大到63个,入选设备的噪声控制水平进一步提升,机外辐射噪声和司机(操作者)耳旁噪声进一步下降,有效促进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噪声污染防治将得到有效加强
近年来,我国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但建筑施工噪声的扰民问题仍较为突出。生态环境部等部门8月份发布的《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显示,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各渠道各部门合计受理的噪声投诉举报约570万件,其中建筑施工噪声占24%,仅次于社会生活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的产生受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现场工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建筑施工行业广泛使用的施工设备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土方机械,如压路机、推土机、挖掘机等;一类是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如旋挖钻机、混凝土泵车、摊铺机等。”中机科(北京)车辆检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机械事业部部长李隽认为,在建筑施工行业推广噪声控制水平高、噪声数值低的施工设备是有效加强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高度重视噪声污染防治,自2022年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后,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强调源头防控的重要性。
“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名录的发布与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从源头管控的角度来看,为降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提供了设备保障。随着各地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的逐步落实,将有力支撑集中区内的建筑施工企业落实法律中关于优先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的要求。”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杨洁认为,建立并更新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名录为其他领域噪声污染源头管控树立了标杆,有助于构建宁静和谐的人居环境,还静于民,推动建设美丽中国。
驱动企业加快噪声控制领域科技创新
据了解,本次入选2024年版指导名录的设备生产企业包括三一重机、中联重科、山推工程、徐工集团、柳工机械、山河智能等17家国内大型工程机械生产企业,通过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效应,有效引导行业内生产企业重视施工设备减噪降噪,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噪声控制方面的产品竞争力。
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副总经理高荣芝表示,以混凝土泵车为例,在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来源主要是上装液压控制系统和底盘动力系统。通过合理设计液压回路、增加缓冲装置、选用具有低噪声设计的高效发动机、采用特殊的隔音材料包裹、提高齿轮的啮合精度等,综合施策,可最大程度地降低设备噪声值。
产品噪声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理论、技术,也需要丰富的经验。“生产企业需要高度重视产品噪声控制,对于在研产品要提出明确的噪声目标,在开发、试验与客户体验过程中关注噪声控制。”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明智认为,整车的噪声与零部件噪声密切相关,低噪声施工设备发展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参与,包括上游零部件、主机厂和施工企业等。
“低噪声施工设备通常采用先进的降噪技术,如主动降噪、被动降噪等,需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从短期来看,成本增高会使竞争力有所下降,但从长期来看,具有较大的成本效益。”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挖掘机械研究院院长董玉忠表示。
关于低噪声施工设备成本与市场竞争力问题,董玉忠认为,低噪声设备能够减少因噪声污染而引发的投诉和纠纷,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同时,因较多的科研投入和质量把控,低噪声设备一般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能够降低施工企业的运营成本。
电动化设备应用空间广阔
2024年新版指导名录中,对于履带式推土机、轮胎式装载机、挖掘机等3类设备,单列列出了9个动力源为电动机的设备型号。记者了解到,电动设备动力来源和传动装置等相对于传统燃油设备都有很大的不同,降噪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在减污降碳和智能化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总师办副主任王彤熳表示,挖掘机等施工设备的使用场景是多样的,这其中包括在住宅小区、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区域。小型电动化挖掘机静音环保特性突出,凭借高效电机和电子风扇、主泵等低噪音部件及系统优化设计,噪声值比传统燃油设备降低4~7分贝,已在高环境要求的施工场所中获得较多应用。
“工程机械行业研发制造了多种电动、氢能和混合动力的新能源工程机械,应用到矿山、港口、隧道、物流仓储和建筑安装等工程领域。”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张辰曲认为,近年来,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成本的持续下降,电动化工程机械会在未来得到更大的应用普及。
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同,充分利用各类展会、论坛等契机,引导入选企业分享设备降噪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促进全行业降噪水平的提升。同时,结合噪声污染防治各项重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低噪声”设备的认知与需求,提升市场认可度,加快入选设备推广应用,助力噪声污染防治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