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SSD开始供不应求,存储芯片涨价趋势继续
2024-04-10 来源:贤集网
2363

关键词: 存储芯片 SSD 人工智能

继内存HBM产能紧缺之后,存储市场又出现短缺现象。2021年存储芯片市场步入低迷,SSD价格已持续下跌约两年,为应对市场变化,存储器厂商减产NAND Flash,随着市场减产策略有效实施,部分需求提升,SSD开始供应紧缩。

近期,市场传NAND Flash产品企业级固态硬盘 (SSD) 陷入短缺。对此业界认为,主要是由于AI热潮加上全球科技巨头大举建设数据中心,带动存储设备需求大幅增长,导致SSD供不应求。在此之下,存储大厂开始有所动作。


SSD供不应求

供应商涨势猛烈


过去两周,业界传企业级SSD陷入短缺,存储大厂三星拟将大幅调高企业级SSD售价25%。



据BusinessKorea4月2日报道,传三星预料第二季调涨企业级SSD报价20%~25%,扭转2023年恶劣的下降趋势。三星原先计划比上季度提价约15%,但需求超出预期,让三星决定扩大涨幅。三星企业级SSD占据约一半的市场份额,对价格决策有重大影响力。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3月7日研究显示,在2023年第四季度Enterprise SSD市场中,三星以41.7%的市占率占据全球第一,其次是SK集团(33.2%)、美光(10.8%)、铠侠(9.4%)、西部数据(4.9%)。

值得一提是,5家厂商同时也是全球前五大NAND闪存巨头。原厂不仅生产NAND Flash闪存颗粒,还研发主控芯片以及生产企业级SSD成品。据此前全球半导体观察统计,主控芯片领域主要有两大阵营,一是上述原厂,基本不对外出售主控芯片,不过美光的主控芯片则既用于自有产品,也出售给其他厂商;二是IC设计类主控厂商,代表企业包括美满(Marvell)、慧荣及群联电子(Phison)等。Marvell是主控芯片先驱,长期占据高端市场,支持在企业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环境中使用高性能和大容量的SSD。慧荣、群联主控厂商则通过性价比优势在企业级SSD市场立足。

供应端方面,主控芯片供应商慧荣科技总经理苟嘉章此前表示,NAND Flash第二季价格都已谈完,会涨价20%;第一季部分供应商开始获利,第二季后会让多数供应商赚钱。

另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除了铠侠(Kioxia)和西部数据(WDC)自今年第一季起提升产能利用率外,其它供应商大致维持低投产策略。尽管第二季NAND Flash采购量较第一季小幅下滑,但整体市场氛围持续受供应商库存降低,以及减产效应影响,预估第二季NAND Flash合约价将强势上涨约13~18%。

其中,受惠于北美及中国云端服务业者(CSP)需求上升,预期今年上半年Enterprise SSD采购量将会逐季成长。由于大容量SSD订单达交率(Order Fill Rate;OFR)偏低,供应商依旧主导价格走势,故买方被迫接受供应商价格可能性升高。同时,部分买方仍试图在下半年旺季前提高库存水位,因此,预估第二季Enterprise SSD合约价季增20~25%,涨幅为全线产品最高。


存储芯片早已开始供应紧缺

上游存储原厂减产后,整体供货资源顺序出现动态调整,优先供货自家品牌产品,对外NAND销售比例下降。供应链称,目前已有部分产品缺货,客户敲定第一波预订单后,想再增加拉货却已买不到。



虽说各家存储芯片大厂减产步调不一,但随着减产效应逐渐发酵,先前较高的晶圆库存也陆续释出,由于存储芯片处于价格低档时,上游原厂宁愿减少颗粒产出,改以Wafer供货以降低生产成本。但当进入价格高档阶段,上游原厂倾向供应颗粒IC,有利产品单价(ASP)提高。

还有封测厂商指出,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存储模组厂商急单陆续涌现,随着行业价格持续看涨,四季度封测需求将持稳或微增,整体订单动能或将好于三季度。

中信证券上周研报指出,8月末起,晶圆端涨价开始传导至模组端,SSD、eMMC、UFS等模组产品中多数已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并延续到10-11月。展望后续,分析师预计12月部分紧缺且对应下游需求复苏较早的产品涨价将持续,但整体需求恢复仍较缓慢,涨幅或相对收窄。

该券商进一步补充称,Wafer合约价格在本轮周期复苏和涨价中表现相对温和,且具备持续性,对行业整体供需关系的趋势判断更具参考意义。其预计,Q4 NAND各环节涨价将延续;随各原厂持续减产DDR4、行业库存去化、下游服务器市场复苏,预计2024年主流DRAM价格有望持续回升。


中国存储产业依赖进口

在存储芯片和存储介质领域的落后,导致中国存储产业严重依赖海外技术和产能。2022年,中国内存和存储芯片进口量超过2亿个,进口金额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存储设备进口量更是超过1亿台,进口金额近1000亿元。

受制于人的存储技术水平,不仅加重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压力,更加剧了数据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存储介质和关键零部件供应可能被切断,影响将波及个人手机、企业服务器乃至政府机构数据安全。因此,突破存储技术"卡脖子"现状,实现自主可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超级光盘新技术突破

超级光盘是一种全新的高容量光存储介质,堪称下一代数据存储利器。其储存原理类似于传统的光盘,只是将数据存储介质从表面转移到了介质内部。

具体来说,超级光盘由特殊的光敏感高分子材料制成。通过精密的纳米尺度微雕刻技术,在光盘内部形成三维立体光栅结构,以此来记录和存储海量数据。单张光盘理论最大存储容量可达1TB,是目前流行的蓝光光盘的近1000倍。

与硬盘等存储介质不同,超级光盘无需机械运动部件,数据读写过程纯静态无损耗。其存储特性非常适合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的重要数据存档场景。此外,超级光盘寿命长达几百年,远超硬盘和固态硬盘,在长期数字存储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在超级光盘研发道路上,中国科研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首先是光敏材料研发,通过分子设计和缺陷调控,研制出超高分辨率和高容量的光敏感高分子材料。这是制造高密度三维光栅结构的关键。

其次,超级光盘高精度加工技术实现突破。研发团队设计出近场微纳加工装置和高效探针阵列制造系统,使用离子束气相刻蚀、原子分子沉积等先进工艺,在光敏材料内部精密刻录三维光栅结构。

第三是超级光盘全新读写系统的研制。传统光盘采用透射光学原理读写数据,而超级光盘则采用近场扫描光学系统。研发团队创新性地突破了纳米尺度精密微探针制造和大规模微探针阵列设计,建立起超级光盘专用的高速并行读写系统。


量产能力获重大进展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科研团队在超级光盘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具备了量产能力。底,国内首条超级光盘生产线在深圳投产。这条生产线一次可同时生产48张超级光盘,月产能约20万张左右。相比市面上的蓝光光盘和4K超高清光盘,超级光盘单位存储成本仅为其十分之一。

目前国内已有供应商可以提供标准超级光盘刻录机,在专业视频剪辑、科学数据备份等行业内应用案例不断涌现。未来随着量产能力不断提高,成本进一步降低,超级光盘必将逐步普及到更多领域,推动存储技术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