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2024年中国前沿新材料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简版)
2024-03-06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4072

关键词: 前沿新材料

中商情报网讯:前沿材料代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具有先导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是构建新的增长引擎的重要切入点。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物联网、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前沿材料需求快速增长,前沿材料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一、前沿新材料的定义

前沿新材料是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具有战略性、先导性和颠覆性,兼具产业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技术特征,潜在应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高端医疗装备等多个领域。


前沿新材料是决定高端制造和国防装备水平的关键因素,发展沿新材料产业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前沿新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内容包括超材料、超导材料、单/双壁碳纳米管、二维半导体材料、负膨胀合金材料、高熵合金、钙钛矿材料、高性能气凝胶隔热材料等领域。

资料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前沿新材料行业发展政策

近年来,前沿新材料产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与创新,例如《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第一批)》《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年版)》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将为前沿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前沿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1.石墨烯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石墨烯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它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较高的抗氧化性能、低温热塑性、抗化学腐蚀性等特性,因而在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电子电器、新材料、医疗器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中国石墨烯产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石墨烯行业调研分析及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石墨烯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86亿元,同比增长15.22%。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石墨烯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441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纳米材料成为竞争焦点

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面临重大战略需求,进入发展关键窗口期。以纳米材料等先进新材料为代表的关键核心领域,正成为全球未来竞争的焦点。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纳米新材料行业市场发展分析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纳米材料市场规模达2270.1亿元,同比增长11.77%。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纳米材料市场规模将达249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高温超导材料尚处于研发阶段

超导材料具有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零电阻、完全抗磁性和宏观量子效应,是国际公认可引发产业变革的重大颠覆性技术方向,在能源、信息、医疗、环保、交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根据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可将超导材料分为低温超导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低温材料应用规模已占到超导材料市场的95.61%左右,当前已实现商业化超导材料包括铌钛(NbTi)和铌锡(Nb3Sn)。高温超导材料在制造工艺上必须克服加工脆性、氧含量的精确控制及与基体反应等问题,因此价格昂贵,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高温合金材料产量不断增长

高温合金是现代航空发动机的基石,也是航天动力、燃气轮机,以及超超临界电站、核能、油气开采、石化等领域中的关键材料。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高温合金产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高温合金产量约4.9万吨,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02%。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高温合金产量将增长至5.7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前沿新材料重点企业

前沿新材料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新材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和重大应用前景。当前,我国正培育发展一批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未来企业,做大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从企业排名来看,我国前沿新材料领域上市企业众多,截止至2023年12月底,按市值排名前五的企业包括西部超导、光启技术、贝特瑞、铂力特、方大炭素等。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前沿新材料行业重点企业

1.西部超导

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西部超导主要产品有三类,第一类是高端钛合金材料,包括棒材、丝材和锻坯等;第二类是超导产品,包括铌钛锭棒、铌钛超导线材、铌三锡超导线材和超导磁体等;第三类是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包括变形高温合金、铸造和粉末高温合金母合金等。


2023年,西部超导营业收入约41.59亿元,同比减少1.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53亿元,同比减少30.2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西部超导的主营产品包括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2023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13.38亿元、4.016亿元、2.826亿元,分别占比63.41%、19.03%、13.3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光启技术

光启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是新一代超材料技术和新一代人工智能覆盖技术领先者,旗下拥有光启技术(SZ002625)与光启科学(HK00439)两家上市公司。作为一家以超材料技术赋能行业为内核的使能型企业,光启以产业化需求为牵引,构建了完整的超材料工业体系,形成了新一代超材料技术,率先应用到我国装备上,在世界超材料产业化竞争中抢占先机,成为行业引领者。


2023年前三季度,光启技术营业总收入12.24亿元,同比上升46.68%,归母净利润4.47亿元,同比上升50.27%。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光启技术主营产品包括超材料和汽车零部件,2023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6.85亿元和1.58亿元,分别占比81.25%和18.7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贝特瑞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8月,隶属于上市企业——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贝特瑞在新三板挂牌交易,2021年11月于北交所上市,证券代码:835185。贝特瑞是一家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技术领先、产品及产业链布局完善、国际与国内主流客户并重为特色,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新型材料为核心产品,行业地位突出的新能源材料研发与制造商。


2023年,贝特瑞实现营业收入251.19亿元,同比下降2.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51亿元,同比下降28.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铂力特

铂力特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增材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于2011年,2019年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证券简称:铂力特,证券代码:688333。铂力特主要业务包括金属3D打印设备、定制化产品、原材料、技术服务等,覆盖金属增材制造全产业链,其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机械、科研院所等领域。


2023年,铂力特实现营业收入12.32亿元,同比增长34.23%;实现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79.41%。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3年上半年,铂力特的3D打印原材料产品实现营业2710万元,占总营业收入比重的6.1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方大炭素

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炭素、蓉光炭素、合肥炭素、成都炭素、抚顺莱河矿业、抚顺方大高新、方大喜科墨、江苏方大等十余家子公司,并在俄罗斯、韩国等建立了海外子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前列的优质炭素制品生产供应基地,国内涉核炭材料科研生产基地,实现从赶跑、并跑到领跑炭素行业。作为炭素行业领军企业,方大炭素聚焦石墨烯制备及技术应用等前沿新材料研发,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23年前三季度,方大炭素实现营业总收入38.77亿元,同比下降1.21%;归母净利润3.84亿元,同比下降17.6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前沿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利好行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鼓励前沿新材料领域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中国制造2025”“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大力发展前沿新材料产业,解决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的决心。此外,“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推动我国高品质特殊钢材、高性能合金、高温合金等多个新型金属功能材料下游应用领域取得突破,在“十四五”规划指引下,前沿新材料产业将进一步发展,相关政策推动国内前沿新材料产业迈入“高精尖”的发展轨道。


2.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呈现出快速集聚并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的趋势,各地根据自身资源、人才、区位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出台专项规划和行动方案,支持前沿新材料产业特色发展,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各具优势的区域分布格局,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依托人才、市场优势,形成新材料研发与应用为主的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


3.下游需求催生万亿前沿新材料市场

随着现代各领域前端技术的不断发展,前沿新材料的发展进步对各领域的生产技术推动明显,随着下游市场对于产品需求的增加,前沿新材料领域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我国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大工程,需要前沿新材料产业提供支撑和保障,为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