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2023年浙江省新型储能产业现状及布局分析(锂电、钠电、氢能)
2023-06-19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2783

关键词: 新型储能

中商情报网讯:新型储能是除抽水蓄能电站之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抽汽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近年来,浙江积极推进储能产业布局,新型储能发展前景广阔。


一、浙江省新型储能总体情况

浙江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发展

2021-2023年,《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浙江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政策相继发布。《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指出,随着“负荷过亿”时代的到来,浙江迫切需要发展新型储能以支撑新能源消纳、保障电力供应、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十四五”期间,建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300万千瓦左右。浙江新型储能相关政策如下: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浙江推动新型储能布局

省级政策的出台,为浙江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庞大的市场空间,2021~2023年,浙江计划建成并网100万千瓦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建有电化学储能电站31个,总装机规模约7.6万千瓦。同时,浙江积极探索应急电源、微电网、“互联网+”智慧能源等各类应用场景,建成全国第一个规模化应用储能项目——浙江东福山新型储能项目。


二、浙江省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及产业布局

1.锂离子电池重点企业

目前,浙江培育了一批优秀锂电池企业,拥有容百科技、杉杉股份、华友钴业、金鹰股份、天能股份、杉杉股份、永太科技、天宏锂电等上市公司。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分布

浙江发挥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动力锂电池等方面的产业基础和优势,依托宁波、衢州、湖州等地产业基础,打造三元前驱体等原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动力锂电池制造——废电池回收产业链。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锂离子储能电池生产基地10个,其中,嘉兴4个,杭州、温州各2个,衢州、舟山各1个。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浙江省钠离子电池发展现状及产业布局

1.钠离子电池重点企业

浙江钠创是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新政策的鼓励下建立的创新型企业,是国内钠电领域领军企业之一,业务聚焦钠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电芯设计制造及应用全产业链技术研发,建立钠电正极材料及其电解液生产与销售网络。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7个,其中,潮州3个,嘉兴、衢州、绍兴、台州各1个。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浙江省氢能发展现状与布局

1.氢能产业区域布局

浙江将宁波市、嘉兴市、绍兴市、金华市、舟山市和嘉善县、长兴县确定为示范区(点),在示范应用基础上,着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两条“氢走廊”。一是以嘉兴、杭州、绍兴、宁波为重点,加强与上海、江苏衔接,协同打造“环杭州湾”氢走廊;二是以金华、宁波、舟山为重点,围绕自由贸易区创新发展,着力构建“义甬舟”氢走廊。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氢能产业示范区布局

浙江省针对7个氢能示范区的规划内容如下: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氢能生产基地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氢能生产基地3个,其中,湖州、嘉兴、宁波各1个。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浙江新型储能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十四五”期间,建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300万千瓦左右。浙江新型储能具体发展规划:


1.支持多元应用,推动储能规模发展

探索不同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统筹大规模海上风电、集中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鼓励整县光伏开发地区集中建设独立储能,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升常规电源调节能力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换电站)、电动汽车等终端用户,促进形成“储能+”多元融合发展新场景。


2.鼓励试点示范,推动核心技术进步

开展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等大容量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水系电池等高安全性储能技术,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试点示范。拓展储氢、储热、储冷等应用领域。探索新型储能运营模式,推动新型储能的数字化改革和融合发展。


3.完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加快完善新型储能参与中长期、现货等各类电力市场的准入条件、交易机制、技术标准和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确立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优化支持用户侧储能发展模式,健全新型储能项目激励机制。


4.规范行业管理,提升建设运行水平

健全新型储能相关材料研发、设备制造、规划设计、项目审批、施工调试、并网验收、运维检修、安全防控、应急处置、质量监管和环保监督等全领域、各环节协同发展的标准体系,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加强新型储能全过程安全管控,规范执行储能电站选址、监控预警、防火分区、防火间距、消防给水、灭火设施等设计要求。


5.加大政策扶持,壮大关联产业体系

加快推动设立储能发展基金,加大对储能应用领域的绿色金融支持,健全社会资本融资手段。以示范项目带动形成全省储能材料生产、设备制造、储能集成、运行检测全产业链。重点培育杭州、宁波、湖州等地建设国家储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