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预测及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图)
2023-03-22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726

关键词: 新型储能

中商情报网讯:新型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氢(氨)储能和热(冷)储能等。近年来,在相关政策指引和支持下,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明显提速。


根据CNESA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投运的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5.73GW,同比增长74.70%。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GW,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根据《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预计到2025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增至30GW。

数据来源:CNESA、国家能源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原因:

1.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储能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我国能源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风电、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现有电力系统要接受和消纳大规模高比例波动性强的风电、光伏发电,亟需大力发展各类储能以弥补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


2.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储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始终坚持市场主导、政策驱动,强调统筹规划、多元发展,鼓励创新示范、先行先试。随着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和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多种示范引领带动效果凸显,新型储能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3.新型储能特性与传统的储能技术形成优势互补

较之于传统的抽水蓄能,新型储能选址灵活、建设周期短、响应快速灵活、应用场景多元,与抽水蓄能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在不同的场景中解决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时带来的强随机性、高波动性等问题。


4.技术突破和经济性提高,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国家新型储能技术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大幅提升,安全防控技术和措施不断完善。储能用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十年前提高了一倍以上,功率密度提升约50%,目前已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发展迅速。尽管上游原材料价格快速增长,以锂离子电池为主流的储能电池系统成本仍呈下降趋势。新型储能行业整体处于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并逐步形成产业化体系。


5.地方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建设新型储能积极性高涨

各地加大新型储能发展研究力度,制定专项规划或者在相关能源规划中明确新型储能发展目标,通过开展省级试点示范、制定补贴政策等方式大力推动新型储能发展。能源企业、社会资本等各种投资主体对于新型储能的投资热情高涨,加快了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和落地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