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第三届中国储能大会 数智化 储能行业 新能源并网 新型储能系统
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近日,以“契合电力脉搏,激发储能动能”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储能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紧扣行业发展脉搏,聚焦关键议题,汇聚各方智慧,为储能行业搭建起信息交流、技术展示与合作洽谈的优质平台。
会上,海博思创人工智能科学家王劲松博士指出,数智化推动储能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并正在成为全面支撑电力市场、新能源和电网协同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安全运行、精准交易与高效调控等方面,储能系统需具备更强的智能能力。”
随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新能源全面进入电力市场,并取消强制配储要求,储能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4年,全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4.5亿千瓦,国家电网营业区内,储能系统已协助新能源消纳电量210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电量的1.4%。未来,随着新能源并网比例不断提高,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与市场的平衡机制将面临更大压力,储能的价值愈发凸显。
王劲松认为,新型储能系统正从“电能搬运工”向具备“洞察力、记忆力、推理力与行动力”的智能个体演进。这一“智能体”既能够整合运行数据、市场电价、天气预测等多源信息,实现动态感知与目标规划;又类似RAG架构,能在决策中实时检索外部信息(如最新电价、电网负荷),并结合内部知识(如设备寿命、电芯特性与经济模型)作出综合判断并联动执行,输出稳定、高效、低成本的电力服务。
面对市场、电网、本体等多维状态,新型储能不再只是被动响应,而是主动参与博弈;不再只是电网的补充力量,更是价值创造者。“在市场驱动与AI赋能的共同作用下,储能正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支撑性要素。”王劲松说。
